強區興鎮富村 促進協調發展 珠海:全力推進“百千萬工程”落地見效-今日熱議
當前,廣東省珠海市落實省委“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部署要求,建立健全市、區、鎮、村四級指揮體系,緊扣“產業第一、交通提升、城市跨越、民生為要”工作總抓手,以改革創新賦能強區興鎮富村,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珠海實踐,奮力譜寫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特區新篇章。
(資料圖)
聚焦產業發展建設強富活力新縣域
繪就工業經濟新圖景。珠海把高質量發展作為首要任務,實施“制造業當家”重點工程,緊緊抓住縣域這個重要發力點,深化實施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1+5+3”系列政策,推進產業立柱、招商引資、土地整備、園區提升、強核賦能、政府流程再造“六大攻堅行動”,加快建設產業大市產業強市。當下,金灣區、斗門區集聚了大批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新材料、海洋經濟等領域重點企業,創新性研發成果不斷涌現:規劃398萬平方米的斗門富山工業城加快崛起,將打造珠海市連片規模最大、廣東省單一項目建設總量領先的5.0產業新空間;在金灣區,“5+2+N”產業集群不斷壯大,空港、海港、綜合保稅區持續釋放發展新動能。
開拓產業發展新空間。實施“項目落地攻堅年”行動,出臺《珠海市產業空間拓展行動方案》,珠海西站電子信息產業園、港灣7號·智造超級工廠等一座座低租金、高標準、規?;⑴涮兹?、運營優的5.0產業新空間漸次崛起,珠海經濟技術開發區、香洲區三溪科創小鎮、珠海高新區未來科技城等平臺加快建設,各類優質產業項目正向珠海加速聚攏。
激活海洋經濟新引擎。聚焦深海養殖、遠洋捕撈、漁港經濟、休閑漁業“四大業態”,萬山、外伶仃海域2個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加快建設,建成全球首個半潛式波浪能養殖旅游一體化平臺“澎湖號”、國內首個浮體與桁架混合結構智能化養殖平臺“德海一號”等大型深遠海養殖裝備。發揮港珠澳大橋聯通優勢及洪灣漁港樞紐作用,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海產品交易中心,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已成為保障港澳市民菜籃子的重要通道。
聚焦城鄉融合建設美麗興旺新城鎮
促進城鄉協調。統籌推進東西、陸島協調發展,大力推動珠海西部高質量發展,強化機場、港口等交通設施要素集聚功能,推進城鄉基礎設施一體高效、公共資源均衡配置。目前,珠海正積極構建“一主一副,一特一優,若干組團”城鎮空間結構,東部中心城區加快建設行政文化教育中心,西部中心城區積極建設經濟中心和產業交通物流中心,有序高效配置發展要素。
建設美麗圩鎮。推進美麗圩鎮示范樣板建設,精準分類施策,實現差異化、品質化、特色化發展,珠海市15個圩鎮全部達到宜居圩鎮標準,其中,6個圩鎮達到示范圩鎮標準。支持紅旗鎮、斗門鎮、平沙鎮打造城區副中心,推進桂山鎮、萬山鎮、擔桿鎮等海島中心鎮高標準建設,打造名鎮名品。
建設美好家園。強化鎮聯城帶村功能,著力打造完善服務圈、興旺商業圈、便捷生活圈,不斷提升鎮街綜合服務能力。實施教育高質量發展攻堅行動,大力推進學位建設、名師名校倍增,穩步推動醫療、養老、文化、健身等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聚焦鄉村振興建設宜居宜業新農村
建設現代鄉村產業體系。做好土特產文章,大力發展“一鎮一業”“一村一品”,持續打造白蕉海鱸、金灣黃立魚、蓮洲花卉、斗門荔枝、乾務鰻魚等特色產業,促進鄉村旅游和休閑觀光農業融合發展,更好帶動農業增效、農村增色、農民增收。
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全面鋪開“村村有物業”,創新“興村公司”投資工業園區廠房,鼓勵市屬企業參與村級物業經濟發展。斗門區夏村格創·龍蟠坊項目創新采用“村集體提供土地,國企建設運營管理”產業發展模式,村集體年均增收500萬元,創造200個就業崗位。
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結合建設綠美珠海,推進森林碳匯、生態景觀林帶、森林進城圍城及鄉村綠化美化“四大工程”建設,打造農文旅融合鄉村振興示范帶。以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完善鄉村治理,推進平安鄉村建設。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