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華山村桃產業插上了“數字翅膀”
“有了語音問答機器人,真的是太方便了,有了它,種桃子選什么品種?遇到蟲害怎么辦?這個季節該施什么肥?機器人都可以告訴我。”7月11日,北京市平谷區大華山鎮大華山村桃農關慶紅拉著記者演示起來。
(資料圖片)
大華山村地處平谷區東北部,是大桃種植大村,大桃栽培面積4600畝,年產量2000余萬噸,擁有著100多個大桃品種。
如今,在大華山村,數字技術正改變著大桃種植方式。
在農業農村部“數字鄉村技術”重點實驗室、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村鎮社區大數據互聯與智能服務平臺研究及示范”的支持下,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國家大宗蔬菜產業技術體系智能化管理崗位科學家吳華瑞研究員團隊在全國開展數字鄉村示范點建設,大華山村便是核心示范點之一。
在這里,數字鄉村從理想照進了現實。
“你看,這是吳華瑞老師團隊給我們村裝的‘大桃機器人’,它能讓我們知道桃子長得怎么樣,是缺水了還是水多了,有沒有蟲子,真是神了!”大華山村支部書記張立軍說。
張立軍所說的“大桃機器人”,就是課題組在大華山鎮應用的“生產智能化管理+產業鏈全程服務”科技服務系統。該系統可以提供大桃、蔬菜等生產、品質、市場、技術、服務等全過程數據,實現平谷大桃、設施蔬菜、生態休閑全產業鏈的科學分析、指導、管理與服務。
“這相當于給大桃或者蔬菜種植基地裝上了‘智慧中樞’。”吳華瑞介紹,面向大桃和蔬菜的生產、加工、銷售全產業鏈各環節,課題組通過利舊、新建等方式為種植基地定制了個性化服務系統,包括物聯網監測、田間水肥管理、無人植保作業、標準化種植服務等,提供了點對點、智能化、數字化的服務。
大華山村數字鄉村試點建設,不僅鋪就了傳統大桃產業向智慧果業的蛻變之路,也讓村民實實在在享受到了“數字實惠”。
“我們聯合北京互聯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定制了互聯農業大講堂、區域農技服務小程序等技術產品,將大桃和蔬菜種植經驗通過AI模型訓練形成遷移網絡問答模型,提供智能化農業技術服務。”吳華瑞說。
如今,團隊在大華山鎮通過農技直播間、大講堂服務農戶15645名,通過線上線下渠道培訓農戶92238人次,幫助村民解決了90%的生產問題、80%的市場問題,提升了區域生產標準化水平。
“以前,桃農想咋種就咋種,質量不一,收購來的桃子有時會被超市拒收。我們聯合合作社用訂單倒逼生產,導入吳華瑞老師團隊成果,圍繞標準開展科學種植,提高了果品質量,增加了果農收入。”互聯農業總經理楊國棟說。
2021年6月22日,在平谷區大桃主產鎮大華山鎮的大桃銷售工作會議暨“互聯網+大桃”啟動儀式上,吳華瑞團隊獲得了為大華山鎮大桃產業作出突出貢獻的榮譽證書。
“大華山村數字鄉村試點建設,運用了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了‘以點帶面、織面成網、一網盡撈’的基層精細化治理與居民服務,打通了村兩委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給大華山村桃產業插上了‘數字翅膀’,為平谷首都特色休閑及綠色經濟創新發展示范區產業發展提供了‘大華山村樣板’。”吳華瑞說。
關鍵詞: